泾河激浪——平凉革命历史陈列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比较早,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甘肃红色资源极为丰厚的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平凉先后接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经受了“北伐战争”的洗礼,建立了中共平凉地方党组织,并进行了多次武装斗争。红军长征在静宁的顺利会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的军事胜利,均在平凉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共同奏响了一曲“理想高于天”的时代绝唱……

展览欣赏
Exhibits appreciation
展厅内景图
Interior view of exhibition hall
陈列单元说明
Display instructions

第一单元  革命火种

单元说明: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方区委利用中共党员在国民联军领导机构中任职的便利,不断派出人员在平凉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4月,中共平凉特别支部成立。以此为标志,党在平凉地区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有组织的革命活动。新的历史序幕由此拉开……

第一组  长夜漫漫

组说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地处内陆腹地的平凉作为陇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处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态,特别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反动军阀统治更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生活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何走出困境?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性命题摆在了一代代平凉儿女的面前……

第二组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组说明: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迅速波及全国,留学北平的平凉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不断觉醒,纷纷将革命消息带回家乡,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平凉传播。

第三组  大革命时期党的早期活动

组说明:

1926年,刘伯坚、吴天长和冀明信等中共党员受中共北方区委委派到平凉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4月,中共平凉特别支部和共青团平凉特别支部正式成立。

第四组  兵运兵变起义

组说明: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陕西省委在组织领导渭华、旬邑起义的同时,还先后派出大批共产党员到当时平凉地区所辖的平凉、庆阳、固原等17县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兵变的武装起义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凤翔路口起义和蒿店起义。

第二单元  长征岁月

单元说明: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红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平凉,在平凉大地上英勇奋战、安全转移,最后胜利会师,在长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一组  策应——红二十五军与平凉

组说明: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转战静宁、平凉、泾川、灵台、崇信、华亭等县,期间,通过大堡山伏击战、四坡村反击战等,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的行动。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陕北与陕甘边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岁月。

第二组  转移——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与平凉

组说明:

由于红二十五军在平凉一线的战斗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于1935年10月3日顺利进入平凉静宁县境内,并在静宁县界石铺和单家集一带稍作休整,击退追敌后,翻越六盘山,直奔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三组  会师—— 一、二、四方面军在平凉

组说明: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后,11月6日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随着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日子越来越近。由于平凉静宁等地群众基础好、地理位置近,中共中央选定静(宁)会(宁)地区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之一,并派出西方野战军西征,为会师做准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第三单元  抗日救亡

单元说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更是掀起了全民族抗战情绪的高潮。平凉儿女的英勇无畏,为地处西北内陆的平凉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第一组  西安事变策源地

组说明:

中国共产党制定联合抗日主张和“逼蒋抗日”方针后,平凉这个前哨阵地成为了东北军与红军就近联系的重要据点之一。前东北军高级将领多次在平凉召开军事会议策划“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一定意义上讲,平凉也是“西安事变”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第二组  平凉地下党组织

组说明: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的政治主张,得到平凉各界人士的大力响应和全力拥护,党的组织和党员发展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第三组  不见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平凉作为抗战后方,不时受到日军飞机轰炸的骚扰,人民蒙受深重灾难。为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平凉人民积极开展防空防毒斗争,无数平凉儿女参军参战。同时,平凉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积极开展接收难民、支援前线等后勤保障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单元  红色屏障

单元说明:

解放战争时期,平凉地区党的力量得到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机构健全的组织系统,拥有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站,党员队伍人数达到4600多名,发展群众3万多人,成为陕甘宁边区强大的红色屏障。1949年7月底至8月,第一野战军展开了解放平凉的陇东追击战,平凉地区获得解放。

第一组  组织建设

组说明:

1946年8月,隶属中共甘肃工委的华平工委及武装大队成立,张可夫(原名张耀宗)任书记兼武装大队政委,李义祥任副书记,黄鼎任大队副政委。10月,华平工委改为平东工委,以平凉东部各县及庄浪、静宁等地为主要活动范围,工委机关驻平凉县武安山区关家垭壑,张可夫任工委书记,李义祥任副书记。

第二组  武装斗争

组说明: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平凉,在平凉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华平武工队发动了较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给予反动势力有力的打击,但武工队自身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平东工委领导时期,武工队开展了夜袭国民党乡公所的武装斗争,削弱了国民党在地方的控制力量,为平凉解放打下了基础。

第三组  迎接胜利

组说明: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趁胡宗南后方空虚,迅速转入外线作战,发动了西府战役和陇东战役。1949年5月,随着陕中战役的结束,盘踞在平凉地区的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简称“二马”)部队成为第一野战军的下一个军事目标。经陇东追击战,“二马”势力被肃清,平凉地区得到解放。平凉人民支援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进军,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结 语

平凉,一座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肃段的重镇。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从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平凉党组织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谱写出伟大的时代篇章,描绘了不朽的奋斗画卷。

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带给我们的是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与感激之情。不断回望这段历史,必将激发出我们更大的热情与勇气。今日,平凉红色历史文化依旧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努力建设新时代的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而不断奋斗!